当前位置:斗门视窗  -  本地文章  -  斗门新闻

斗门区提升改造联围推进城乡污水管网建设 “大水务”护佑“大斗门”

2023/5/25 8:07:07

来源:珠海特区报



远眺黄杨河



斗门莲溪沿河改造项目



建设中的新青工业污水处理厂



乾务赤坎大联围斗门段(井岸下西堤路南延段-正涌闸)海堤提升工程项目

       采写:本报记者 张  帆

  摄影:本报记者 梁冠贤  通讯员 斗宣

  水情,可以说是斗门区的基本区情。珠江八道门,四道过斗门。大海、大江、大河、大联围、大沙田……构成了令人惊叹的水情风景线。

  水资源丰富、水生态改善、水安全加强,这些成为斗门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,并成就了独具“大水务”特色的水利工程体系。

  斗门区水利工程体系主要包括:七大联围即乾务赤坎大联围、白蕉联围、小林联围、大沙联围、上横联围、竹银联围和三沙联围,外江堤防总长211.938千米,外江水闸118宗;截至目前,已建成外江泵站75宗,总装机容量约为2.52万千瓦;水库山塘36宗,总库容8465.83万立方米;供水水库9座(含竹银水库),外江取水点(法定水源保护区)4个。

  3月27日广东正式进入汛期,5月21日起至6月20日开启“龙舟水”天气模式。如何筑牢防汛安全屏障,改善水生态保障水安全,斗门区一直在努力地谋划和推进。

  千方百计做到外防牢固、提升七大联围防御能力、保持山塘水库低水位安全运行、实施“一点一策”整治内涝点、高质量推进城镇涉水治污及污水管网项目、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……立足新时代,斗门区正以更高站位、更高标准、更好举措,加快构建符合城乡发展需求的“大水务”体系,更强力、更有效地护佑斗门675平方千米的绿水青山,助力打造水资源丰富、水景观怡人、水经济繁荣的富裕美丽幸福“大斗门”。

  ■联围提升改造强力护佑“大斗门”

  黄杨河水浩荡奔流,钩机、运输车忙碌不停……这里正是乾务赤坎大联围斗门段(井岸下西堤路南延段-正涌闸)海堤提升工程项目(以下简称“斗门段项目”)现场。

  在优先考虑防灾安全的基础上,斗门段项目重视与城市发展、周边产业相配套,结合黄杨河湿地公园,构建焕然一新的亲水空间、生态绿道,建成后将与黄杨河一河两岸滨水绿地连线成片,步道相通、功能互补,形成自然生态优美、文化底蕴彰显的滨水湿地“长廊”,打造斗门区绿色生态“海堤阳台”。

  乾务赤坎大联围是斗门区第一大联围,与白蕉联围、小林联围、上横联围等构成七大联围,形成211.938千米的外江堤防。

  联围,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堤防。千百年来,江水入海,冲积形成大片土地。肥沃的土地孕育出生命,也暗藏洪灾内涝,为此人们在家园周围筑起堤围和水闸。斗门的堤围,从宋代开始出现。《斗门县志》(第236页,中华书局2001年6月第1版)记载:在距今约800年前的南宋期间,现今斗门一带海涂逐渐发育,已开始修筑堤围,进行小面积分散围垦造田,以垦植为主。

  联围与民生息息相关。筑牢防汛安全屏障,保障水安全,斗门区一直在努力地谋划和推进。

  按照《斗门区水利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,斗门区针对险段病闸和未达标堤段高质量开展改造提升,主要包括:乾务赤坎大联围斗门段(井岸下西堤路南延段-正涌闸)海堤提升工程项目,乾务赤坎大联围斗门段海堤(乾务大涌闸段)百年一遇防潮洪提升工程,以及白蕉联围海堤百年一遇防潮洪提升工程(界河水闸重建)等6宗项目。

  5月时节,正值初夏。空中俯瞰,斗门七大联围之内,是日新月异的城市、乡村以及无数条河涌;联围之外,是主河道与一望无际的大海。不断提升改造、日益美轮美奂的七大联围,将更强力、更有效地护佑斗门675平方千米的绿水青山,助力构建水资源丰富、水景观怡人、水经济繁荣的富裕美丽幸福“大斗门”。

  ■推进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

  高耸的塔吊,轰鸣的机械,来回穿梭的运输车……在位于新青科技工业园的新青工业污水处理厂,300名建设工人和多台大型机械正紧张奋战。

  该项目是斗门区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的重点任务,也是夯实“大斗门”基础设施建设、支持配合服务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重点工程、民心工程。项目2021年6月正式动工以来,在斗门区水务局的统筹协调下,在项目参建各方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,建设人员克服各种技术难题,保质量、保安全、赶时间、拼速度,今年5月9日,该项目综合楼顺利封顶。

  “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通水任务,以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运。”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,该项目主要服务新青科技工业园及乾务南片区,其工业污水日处理规模为3.5万立方米,将有效地对园区工业污水进行处理,实现达标排放。

  据了解,新青片区此前已建有一座水质净化厂,主要针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。随着新青科技工业园的发展,伟创力、冠宇、超毅、鹏辉、运泰利等优质企业汇聚于此,工业污水急需得到有效处理,新青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应运而生。

  将目光从新青片区北移,关注莲洲镇永利大沙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。

  眼下,该污水处理厂项目已初具雏形,两个圆柱形的“大水缸”引人注目,工人们正为建筑物外墙抹灰浆及安装设备。“项目设计污水处理规模1.5万吨/天,主要服务莲洲镇横山、永利、大沙3个社区,以及新益村、横山村、粉洲村、东湾村、光明村、莲江村、石龙村等19个行政村。”施工单位珠海北控莲洲水质净化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,按照计划,项目将在今年6月底达到通水条件,10月份建成投运。届时,斗门区将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在镇级区域的最后一块“拼图”,实现镇街全面覆盖,全区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达到25万吨/天。

  无论是新青工业污水处理厂,还是具有“拼图”意义的莲洲镇永利大沙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,在推进过程中都在做着同一件重要事情:建设污水管网项目。

  大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,改善水环境质量,正是斗门区高质量推进污水治理的重要方法论。

  2023年,斗门区涉水治污市政配套管网工程合计7宗,年度计划总投资约8.57亿元。其中,新青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PPP项目、莲洲镇永利大沙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PPP项目、斗门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、乾务片区排水管网建设工程等4宗项目,纳入市、区重点项目,今年计划总投资6.42亿元,目前累计完成投资约2.077亿元,完成年度形象进度约32%。

  ■废弃坑塘打造农污处理生态园

  水塘、喷泉,美人蕉、再力花、长春花……这里是莲洲镇西滘村四九顷农村湿地生态园,面积约2000平方米。

  “看上去不像农村污水处理站,更像是一处别致的水生态景观。”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西滘村四九顷农村湿地生态园的前身是一处废弃鱼塘,2019年底对该区域进行了整改提升,污水处理规模达到30吨/天,出水执行《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》二级排放标准。

  西滘村四九顷农村湿地生态园的核心工艺是生态氧化塘。一方面通过种植净化植物,将污水中的污染物作为营养成分来吸收,再经过定期收割植物,把污染物除掉;另一方面通过植物根系上附着的微生物,把水中的污染物降解掉。“斗门区农村分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废弃坑塘,很适合建设这样的生态园,既可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,又能改善周边农村人居环境,可谓一举两得。”斗门区水务局副局长王宏龙表示。

  今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: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督。按照规划部署,斗门区今年将大力推进莲洲镇农村污水氧化塘建设项目,对莲洲镇10个行政村的废弃坑塘实施生态氧化塘改造示范,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,完成形象进度约10%。

  除了对废弃坑塘的改造,斗门区今年还将目光投向了水上村庄的污水治理,启动“斗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项目-水上村污水整治示范工程”。该工程对莲洲镇三龙村、广丰村,以及白蕉镇冲口村、南环村、泗喜村、昭信村等6个水上村,进行管网维修、河堤整治,目前正在推进前期可研和初步设计编制单位采购工作。

  “以前的做法是沿河架管,不仅影响村容村貌,还容易造成垃圾积聚,污染水环境。”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现在的做法是,对水上村庄的岸线进行清理、建设河堤,将污水管网埋进河堤,通过积累相关经验,打造富有斗门水乡特色的农村污水处理样板。

  ■易涝点“一点一案”落实应急强排

  3月27日广东正式进入汛期,从5月21日起至6月20日,全省进入“龙舟水”天气模式。

  确保全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、安全度过“龙舟水”,成为眼下的一项重要工作。

  为全面掌握全区水利工程防汛备汛准备工作情况,落实在建工程度汛安全措施,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风险,全力以赴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斗门区围绕工程体系、责任体系、预案体系、监测预警体系、保障体系五个方面,提前完成了汛前防汛安全检查。检查项目涉及堤防、水闸、泵站等共计246宗,其中,总库容8465.83万立方米的水库山塘运行状态安全。接下来,斗门区将落实责任,狠抓防洪补短板措施落实;做好应急物资储备、抢险队伍建设工作,及时开展防汛演练;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,抓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;强化部门联动,做好水情旱情预警信息报送工作;优化施工工序,加快推进在建水利工程;及时做好设备运维,确保正常运行。

  水浸点整治,同样也是汛期的一大任务。

  斗门区16处水浸点均列入珠海市内涝点整治名录,下一步,斗门区将落实属地责任、加强部门联动,加快完成内涝点治理。主要措施包括:

  对完成整治的内涝点,做好巡查监测和动态管理,确保治理成效经得起检验,保障片区排涝安全;

  对未完成整治的内涝点,要加强分析研判和应急措施,针对珠海市内涝点整治名录中2023年和2024年任务清单,进一步彻底查明内涝成因,汛期按照易涝点“一点一案”落实应急强排措施;

  进一步加强巡查,全面完成排水管网的清疏工作,提前调试启动雨水泵站,制定常态化巡查排险责任机制,做到早发现、早处理,及时更新内涝点整治台账。

  记者手记>>>

  规范施工有时间要求

  “围而不建”是误解

  大力推进涉水治污市政配套管网项目,需要进行围挡围蔽施工。经梳理统计,斗门区2023年涉水治污市政配套管网工程合计7宗,覆盖市政道路、村巷道约160个路段,目前正在实施围挡围蔽路段61个。其中,乾务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和新青片区排水管网建设工程,涉及珠峰大道,新青工业园区新青二路、三路、六路;斗门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,涉及黄杨大道、宋城大道、斗门大道、县道X582;白藤片区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和白藤白蕉管网病害治理工程,涉及湖心路、省道S272、连桥路;莲洲片区涉及泰来路、省道S272。

  据介绍,目前斗门区市政配套管网工程主要采取顶管井施工、沟槽支护开挖施工工艺。

  顶管施工采用非开挖施工方法,可以最大限度地不开挖或者少开挖路面,减少交通瓶颈。但每一项工艺都有其施工要求,顶管施工在不考虑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的情况下,从设置围挡施工到拆除围挡恢复交通,至少需要76天(以单个围挡工程为例),同时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同时考虑各工序施工调度和配合问题,否则围挡围蔽时间将延长。

  沟槽支护开挖施工工艺,是先在沟槽插入钢板桩,以达到基坑支护作用的目的,再进行基坑开挖、分层回填、铺设管道施工。该工艺在不考虑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的情况下,从设置围挡到拆除围挡恢复交通至少需要47天(以100米市政道路施工为例)。

  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按照规范施工工艺要求,混凝土养护期、凝固期等有时间要求。为进一步加强市政配套管网工程安全文明建设,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,避免造成“围而不建”的误解,各在建工地要张贴“施工工序进度公示牌”。此外,依据年度投资计划,各路段施工要在确保安全前提下适度加快进度,按照“完成一段、恢复一段、移交一段”的分段推进要求,及时做好路面恢复和移交使用工作,坚持安全至上,最大程度降低围挡围蔽对道路交通安全、市民出行等不利影响,方便群众出行。

  • Q Q: 52339575
  • 微信: doumenqu
  • 客服微信二维码
  • 公众号二维码
微信公众号
  •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
微信小程序
Copyright © 2024 “斗门视窗”版权所有  |  ICP证:ICP备10024182号  |  技术支持:斗门视窗系统(v2024.1)  |  
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,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,交易风险自负!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,举报信息、删除信息联系客服